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革命文物进校园——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与刘谦初红色文化园共上一堂大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5-03-22 10:30 来源: 发布人:贾舒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拓宽“大思政课”育人路径,3月19日,平度市刘谦初红色文化园受邀走进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在主教学楼A410会议室和图书馆思政研学室开展“红色课堂映初心”党建联建活动。学院副院长张成福主持活动,文化中国两创党支部、本科生第一、第二、第三党支部和研究生党支部近百名师生党员参加活动。

活动中,山东省党史宣讲名家库成员、平度市关工委校外宣讲团副团长孙建业以《从刘谦初革命家庭的牺牲精神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主题讲授微党课,通过一封封泛黄书信、一张张老照片,生动解读了刘谦初夫妇“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价值选择,以及“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初心坚守。平度市刘谦初红色文化园讲解员马云云以《党的忠诚儿子》为主题讲授微党课,通过珍贵历史影像与家书手稿资料,生动还原了刘谦初烈士“三陷囹圄志不移”的革命人生。当讲到烈士在就义前写下“我是带着勇敢与信心就义的”绝笔时,现场师生无不动容。在“青春对话英烈”环节,与会师生围绕“新时代如何践行对党忠诚”展开讨论,畅谈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人外研2401班研究生党员付丽翰表示:“刘谦初烈士用生命诠释了对党的忠诚,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党员,我们更应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奋斗书写青春。”

此次活动是学院党委推动思政课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将红色场馆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历史叙事转化为青春话语,构建“展、讲、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接下来,学院党委将充分利用好青岛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的机制优势,持续开展“校馆共育·红色传承”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化“大思政课”实践与创新,以红色精神筑牢青年学生信仰之基。

(撰稿:胡彤 审核:王粲)

刘谦初烈士事迹简介:刘谦初(1897~1931),原名刘德元,出生于现山东省平度市。五四运动爆发后,因积极宣传爱国思想被反动当局勒令退学。1922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学,与李大钊领导的学生组织建立了秘密联系,接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调到山东,以齐鲁大学助教身份为掩护,领导和发动了持续40多天的青岛大康、隆兴和富士等七大纱厂的总同盟大罢工,给反动当局和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后被捕,于1931年牺牲。

下一篇: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党委赴刘谦初红色文化园接受红色教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