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用青春探寻乡村振兴的文化密码——青岛理工大学“青”心筑梦宣讲团赴青州市高柳镇助力乡村振兴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3-08-05 14:07 来源: 发布人:贾舒文

为深入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近日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青”心筑梦宣讲实践团作为2023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国家级专项团队赴中国红色名村——青州市高柳镇前后寨村、南星落村等地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来自3个学院的10名学生投身“党的理论宣讲”“红色教育学习”“发展成就观察”“助力乡村振兴”“访企拓岗调研”“寻访家乡校友”等六大专项主题实践,在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血脉,探寻乡村振兴的文化密码,凝聚乡村振兴建设力量,以专业理论助力创新乡村健康养老新模式的实际行动中,厚植家国情怀、增长知识才干,诠释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

在高柳镇党委的精心组织安排下,实践团第一时间瞻仰了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段村烈士祠,在当地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以直播的形式带着537名大学生共同走进“一门九烈”“一门三烈”等648位烈士的事迹和实物展厅,那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文物,静默无声却见证了当年的风起云涌、硝烟弥漫,重新认识了“四边”地区党的发展史。大家时而驻足凝思,时而侧耳交流,深刻体会到青州人民形成的一种顽强的战斗精神和革命先烈们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及奋斗情怀。他们不约而同地共同诵读展厅的最终章,为烈士们简短却意义重大的一生送上最真挚的怀念。

指导老师贾舒文就地为线上线下的537名大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为了保证革命事业的顺利进行,刘旭光将全家都发展成为党员……”“难以想象我们的革命先烈在怎样艰难的情景下,抱着这样真挚的必胜信心,这也让我更加觉得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队员崔铭翰感慨道。

走出课本,走进现场,学员们在行走的红色思政课堂中耳濡目染,身临其境,受到思想的洗礼、精神的淬炼。贾舒文同时鼓励大学生勇于斗争,努力学习、勤于实践为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带着毕生所学为乡村振兴贡献最大的青春智慧和青年力量。

而后号召在场学生党员在烈士祠前重温入党誓词,让誓词句句发自肺腑,字字掷地有声!学生党员王筱珺参观后感慨,“祖国不会忘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我们一定要学有所用,为乡村振兴和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此外,社会实践团成员继续带领大学生以直播带领大学生“云”参观了青州古城与青州市博物馆,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网友们讲解红色文物,讲述红色故事,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瑰宝。

助力教育振兴,上好田野里的“四点半课堂”

“长大后你想成为什么人”,实践团成员于洋问“四点半课堂”的小朋友们。

一个肉乎乎的小男孩站起来大声地说,“我想成为军人!”

“为什么呀?”成员徐硕继续追问。

“我想要保家卫国!成为很厉害的兵哥哥!”

于洋作为“四点半课堂”的主讲人,鼓励每一个小朋友上台说一下自己的理想,这是实践团精心为“四点半课堂”准备的第一课,就是为儿童做好职业规划,树立远大人生理想。

而后的几天里,实践团成员精心组织红色基因、安全教育和科学文化三大主题十大精心课堂,红色基因主题课堂包括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课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堂、红色文化课堂、国防安全教育课堂;生命安全主题课堂包括防溺水安全课堂、急救知识课堂;科学文化主题课堂包括中华传统文化课堂、少数民族文化课堂、科普知识课堂、英语知识课堂,带领小朋友学习环保知识、急救知识、文化知识等,为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在儿童心里种下红色种子。

课余时间,依托社工专业“一校一社工”项目上好心理小课堂,通过带领大家做左手抓右手套、手指操、电波传送、八段锦、唱村歌、下雨啦、数字抱团等社工小活动放松学习压力,为乡村儿童开拓视野,提升抗压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高柳镇南星落村书记高学欣听完实践团成员的课程后,对大学生老师表示,“谢谢大学生们为我们村的孩子带来梦想、欢乐和希望,我们根据镇党委的领导打造“幸福乡里”项目,为创造性的解决“一小”托育难题开办“四点半学堂”,你们的精心安排让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让孩子们开拓了视野!”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张鑫同学说,“以前都是在理论课本里,现在通过社会实践真正走在乡村土地上,感谢孩子们赋予了我们青春的更多含义”。

全体实践团成员主动请缨担任乡村“四点半课堂”青春指导员。全体实践团成员参与了南星落村青春指导员的选聘,成为南星落村特聘的青春指导员,在未来,实践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将继续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朋辈辅导、心理辅导、家庭教育、青春成长等方面贡献青春力量。

助力健康中国,上好夕阳红中的“杏林课堂”

深入基层调研,宣讲义诊不停歇。实践团队在镇党委的安排下高柳镇前后寨村开展健康养生类专业知识宣讲,同时链接村镇医疗资源开展义诊。宣讲期间,实践团队为深入了解当地居民对于基层医疗的建议意见,编辑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与居民耐心沟通,对于居民疑问的地方进行具体讲解,合理收集问题,精准分析问题,保障问卷参考价值。

调研结束后,实践团队利用南星落村的“幸福食堂”参观之际,拿出提前制作健康生活宣传手册,联合村委会为在“幸福食堂”就餐的老人开展健康知识宣讲并进行义诊,队员们为老人们量血压、测血糖,组织各位老人有序就诊,幸福食堂作为高柳镇精心打造的“幸福乡里”品牌活动之一,为村里的老人解决一餐热饭,让年轻人在外工作无后顾之忧。同时开展入户科普,为其讲解老年慢性病的鉴别方式和预防措施等,帮助老人树立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健康观念。

传承非遗文化,活动增能夕阳红。实践团组织村里的老年人“电波传送”等锻炼反应力及敏捷力的游戏,组织开展健康操、八段锦、站桩等中医养生活动,老人们在团队成员的示范下跟着做起了健康操、八段锦,团队成员同时也对老人们的动作做出指导与调整,活动现场气氛十分融洽,老人们纷纷表示觉得全身的筋骨都得到了活动,感谢实践团队的耐心示范与细心指导,希望以后可以有更多属于老年人的养生方式。

此外,团队成员在实践过程中深入挖掘中医文化经典的“宝库”,鼓励当地居民把中医文化应用于日常生活,组织当地居民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故事会,举办晚会活动,与村民合唱村歌,用舞蹈和歌声的形式传递对老人的关心和敬意,传播“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理念。

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好乡村里的孝德传承故事。

“今天的这场直播太好了,没有想到乡村里的老年人这么有社会责任感”,青岛理工大学日语专业的学生刘羽飞惊叹到,实践团的学生分分化身主播,参与到南星落村的“美德银行”现场中去,参观村民大爷自发修缮村庄排水道,到河堤巡查等等,当成员化身记者问志愿者高爷爷为什么要顶着三伏天的太阳做村里的志愿活动,高大爷激动地说,“我觉得我干这些事是有用的人,感谢村委会让我有这个机会继续能够为人民工作,主要是还给我表彰,让我戴上一朵大红花,我很骄傲啊”,学生们纷纷为这个充满幸福感的村庄竖起大拇指。实践团队积极宣传红色文化,利用在线直播在高柳镇周边许多村落组织开展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宣讲、中国传统文化主题宣讲、日常生活知识科普主题宣讲、用水用电安全主题宣讲等宣讲活动,增强了当地村民安全观念,宣扬了红色文化与红色智慧,用实际行动服务百姓,用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绘就美丽画卷。

政府座谈,提振士气。在实践期间,高柳镇党委副书记孙莉、副镇长史阳、团委书记张家昭、党政办主任张益彰、南星落村支书高学欣组织实践团开展三次调研座谈会,对这支国家级社会实践团高度赞赏,同时深入介绍高柳镇“幸福乡里”特色品牌建设,学生纷纷表示要以专业所学助力“美德银行”“幸福食堂”“长者乐堂”“四点半课堂”的建设,表示协助当地政府完善乡村特色品牌,利用所学知识,发挥专业优势,提升建设效果,为乡村建设做实事,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振兴企业行。访企高柳镇政府班子成员邀请社会实践团一同参观高柳镇商会并达成共识,双方就企业报国情怀展开深入讨论,表示在日后将会通力合作,坚持“百企兴百村,万企兴万村”,共同努力建设大美乡村,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文明培育、文化发展,更多身有所栖的美好家园成为心有所依的精神家园。从农闲时节无事可做,到一年四季生活充实;从文化活动乏善可陈,到文化礼堂人气满满……借由本次实践活动,实践团在当地政府村委的指引下,走进村民家里,走进当地的民俗文化馆。团队发现,如今,在文化滋养下,村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实践证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物质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

在本次实践过程中,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青”心筑梦宣讲团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牢记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助基建”“扬传统”“育儿童”“帮老人”,扎下根来为农村建设提供帮助,沉下心来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持续性支持乡村发展建设,系统性深化乡村善治内涵,在实践中发挥青春力量,彰显青春精神,体悟青春使命。

接下来,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积极搭建校内外合作平台,聚焦乡村振兴主战场,协助打造乡村治理新体系,带动更多师生参与校地共建,凝聚师生智慧,助推地方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让更多青年加入到乡村建设中,在乡村振兴中展现出青年力量的无限可能。

(撰稿:贾舒文、刘羽飞、赵士林;审稿:卢新明、林海涛)

上一篇: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访企拓岗培育就业增长点
下一篇: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张成福博士当选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