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

发布人:贾舒文 更新时间:2021-06-22点击次数:来源:字号:T|T

六月的浅夏芙蓉花开,浓浓的绿意校园里弥漫,深深的离情在师生心中荡漾。为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6月17日上午,人文与外国语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21届硕士研究生德育论文答辩在A410教室举行。研191班班主任王振、研究生辅导员马松及2021届硕士研究生全体参加此次答辩。

共忆来时路,少年已蜕变

答辩过程中,同学们回顾和反思研究生生活及学习的得失,分享对青春及人生的理解和感悟,表达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向学院交出了一份个人思想成长的答卷,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刘力铭、钟翔、曲祖琳、胡冬梅4位同学分享本硕六年与理工的故事和回忆,对母校的培养和恩师的教导表达感谢,也对未来的生活提出新的展望。钱汉卿和李雪飞表示,一起在嘉陵江东路777号度过的生活温暖而多彩,将永远珍藏与老师、同学、舍友之间的情谊。崔文璇和王肖迪同学借助自己在演讲与口才方面的成长和收获分享特别感悟,直面困难,迎难而上,小人物也能发出大光芒!张梦瑶和李杨提到自己参与专业实践的经历,不仅内化专业理念、提高专业能力,也体会到社会价值和自我认同感。郭淑一以“问题和答案”为切入点,提醒自己和同学们要敢于跳出规范,用全新的心态去迎接新世界的风浪。

王振总结道,此次德育答辩会是给各位同学毕业前上的最后一堂人生课,品德是一个人施展能力的基础,是当今社会稀缺而珍贵的品质标签,好的人品是人生的桂冠和荣耀。两年的研究生生活、学习安排非常紧密,是学生人生道路上很短暂的一部分,却很十分重要。作为人生中从校园到社会最为关键的转折期,同学们需要理智审视自己。希望同学们带着千锤百炼出来的本领,在未来发挥和运用好专业知识,切实为社会贡献力量、发挥价值。

暖心寄语,传递梦想

答辩结束后,王振为同学们一一送上了精心制作的印章。11枚印章是王振花费数月时间和精力打造出来的,从设计到镌刻,再到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姓名藏头诗寄语,凝聚着王振对同学们的浓浓的关怀和热忱的爱意,为每一个即将离开青理的学子们留下珍贵美好的回忆。同学们也纷纷表示对“神仙班主任”的感谢,做出不负老师期望的承诺。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随后,王振向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同学们分享自己在多年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四个工作方法。

“一问自己能做什么”,不管是沮丧迷茫的时候,还是小有成就骄傲自满的时候,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楚的认识和把握,要了解自己的定位。

“二问自己为什么要做”,在做事情之前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明确这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三问自己做了什么”,及时复盘,总结反思,要切切实实地回顾自己做了什么,有何收获,有无问题和不足。

“四问我需要做好什么”,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爱岗敬业,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不断创造工作价值。敦敦教诲,暗含着王振对学子们的殷切期盼。学生们听后纷纷表示深受感动和鼓舞,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努力取得骄人的成绩,不负老师的厚望,不负学校的教育。

明朝即长路,惜取此时心

德育答辩是研究生求学生涯的句号,也是从“学生”向“社会人”身份转变的启航号。即将挥手告别校园的同学们都需要考虑“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青春和人生的三大问题。王振告诫同学们,“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走的再远也不要忘了从哪里出发,不要忘记曾经走过的路。另外,不仅要“悟已往”,还要“知来者”,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也要记住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依托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三大工程”,以学生为本,做匠心园丁,坚持立德树人,帮助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此次德育活动做到与学生个体实际相结合、与大学生活相结合、与学生未来发展相结合,有利于引导广大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清晰目标、承担责任、增强自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以知行合一为目标,力争在“诚信、成绩、成长”三方面躬耕收获。本次德育答辩是对我校毕业生离校重要传统仪式的延续,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次生动实践,完美呼应了“追梦理工情,扬帆新时代”的主题,帮助学生系好走向社会的第一粒扣子。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总结德育答辩的经验,更好地引领毕业生筑牢思想根基,开启未来新篇章。

(撰稿:贾舒文、司雨虹;审稿:王振)

上一条:人文与外国语学院组织开展“初心向党”毕业生党员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条: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开展毕业生党员专题教育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