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报道 > 正文

北京师范大学杨利慧教授到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讲学

发布时间:2019-10-21 00:00 来源: 发布人:

10月18日晚7点,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委员杨利慧教授,在嘉陵江路校区主教学楼东报告厅举办第五十六讲“新论语讲坛”学术讲座。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晓东主持讲座,来自校区各专业和外校的200余名老师和同学聆听讲座。

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杨利慧教授以《遗产旅游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为题开始了讲座。她从旅游成为人们的生活日常讲起,由自然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历史旅游、民俗旅游、民族旅游等引出遗产旅游的概念。通过对一些地区旅游现象的分析,她指出旅游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对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需要进行认真地思考。围绕着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创新发展、如何有效地传承,杨教授以河北涉县娲皇宫的遗产旅游与女娲神话的传播、德国的“童话大道”、美国华盛顿州的文化遗产CD之旅三个自己的民族志调查为例,详细梳理了三个地方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经验和可取之处,特别强调了公共民俗学家在转化过程中重要作用。杨教授向同学们重点讲解了她总结的遗产旅游的“一二三模式”:一个核心原则,即非遗的基本类型、文类或者核心技艺应保持稳定不变;其他两个要素:一篇基本导游词,相关的旅游文化吸引物展示,例如雕塑、庙宇、风物遗迹、博物馆展览等;另外三个要素:一场主题演出,由社区和专家认可的传承人,公共民俗学家。在讲座过程中,杨教授风趣形象的讲解让在场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十分认真。在互动环节,同学们提出了如何看待旅游中的“造假”、民俗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如何看待旅游中风俗内涵的变异等问题,杨教授一一进行了解答。

王晓东副院长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习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文化需要传承,但如何传承?杨教授的讲座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杨教授的讲座包含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对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各专业的学生都有启发和帮助。她号召同学们拓宽视野,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珍惜学习机会,多学习多思考,为今后担当文化传承的重任打好基础。

这次讲座是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遵照学校立德树人的方针,重视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积极活跃校园美育文化的积极体现。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了解到了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等相关知识,并且切实认识到了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得到创造性转化,才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纷纷表示受益非浅。

(撰稿:韩雪;审核:王晓东)

上一篇: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新论语讲坛科研讲座之七十一
下一篇: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高水平课题申报经验交流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