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团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青辰宣讲传薪火 童心筑梦承精神——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青辰+”团队为青少年播撒 “两弹一星” 精神种子

发布时间:2025-07-29 16:11 来源: 发布人:贾舒文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弘扬科学家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走深走实,7月21日至26日,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青辰‘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赴枣庄市山亭区新纪元小学开展社会实践,以“课程融合+文化传承+互动交流”三维联动,让“两弹一星”精神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创新形式赋能传播方式,入心更入脑

本次实践,宣讲团成员打破“单向灌输”的传统授课形式,以“可触摸、能参与、会共鸣”为核心设计课程体系,融入心理绘画“房树人”、科学实践等多样载体,引导孩子们从“知道”到“理解”再到“认同”。

心理健康课上,宣讲团成员以“火箭、星球、太空人”为意象,启发孩子们在趣味中感知伟大事业背后的家国情怀。体育课设计“两弹一星接力赛”,模拟科研接力场景,在奔跑中理解协作与使命。科学实践课程中,孩子们亲手拼装“华龙一号”模型,全程还原科研人员“从0到1”的探索过程,在动手动脑中体悟科技报国的时代担当。拿着自己拼装的模型,马铭骏同学骄傲地说:“这零件真难拼,科学家研究原子弹肯定更难,我拼完特别开心!”每节课后,孩子们用心写下“我学到的精神”小感悟,从认知到情感,再到表达,他们不只是知识的接收者,更成为了“两弹一星”精神的小小传承人。

二、小小宣讲员挺膺担当,传递精神火种

“我想成为像钱学森爷爷那样的科学家。”——在推广普通话课上,孩子们用清晰的发音讲述“两弹一星”英雄故事,增强语言表达和民族认同。摄影课中,孩子们化身“小小宣讲员”,用镜头记录生动瞬间。演讲课以郭永怀家书为素材,锻炼语言逻辑,深化精神理解。绘画课中,孩子们以画寄情,描绘心中的科学榜样。宣讲团成员通过“以童述‘老’”“以艺润心”的方式,引导少年儿童在表达中认知、在认知中坚定、在坚定中成长。“以前只是听老师讲,现在我要讲给别人听!”如今,“小小宣讲员”队伍还在扩大,他们带着故事走进社区、分享给家人,让精神从校园延伸到更广阔的生活场景。

三、三地同上一堂思政课,共谱育人协奏曲

为进一步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增强“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传播力与感染力,宣讲团与学院正在新疆喀什英吉沙县小学开展社会实践的“爱越山海·百籽融合”实践队联合发起“昆仑黄河共此时,童心共筑一家亲”活动,搭建起青岛理工大学和山东枣庄、新疆喀什三地大中小学生交流学习的桥梁。活动现场,两地孩子在大学生志愿者的指导下,轮流登台分享家乡风情;互动环节中,童真的问题引发阵阵欢笑——“你们那里有大枣吗?”“我们这边下雪多!”线下,“手写书信互寄”活动随即启动。孩子们把对科学的向往、对英雄的敬仰以及对远方伙伴的祝福写入信中,由宣讲团代为传递,一封封带着童心温度的信件,跨越千里,送往喀什。这一场“跨越时空的童心联动”,不仅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广度与情感深度,也让“两弹一星”精神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亲起来”。

此次宣讲活动,不仅让“两弹一星”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更探索出大中小学协同育人的新路径。未来,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特色,构建“校地协同、师生共育、代际传承”的长效育人机制,进一步深化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的体系化、常态化、品牌化建设,不断擦亮“青辰”育人品牌,讲好中国故事,传承时代精神。

(撰稿:胡彤、于航、王亚妮,审核:李军权)

上一篇:铁血铸军魂 童心向国防 青岛理工大学“爱越山海·青春领航”鲁喀专项实践队 开展建军节主题学习活动
下一篇:山海同心育新苗 鲁喀情深启新程——青岛理工大学“爱越山海·青春领航”鲁喀专项实践队开展首个教学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