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追寻红色足迹·弘扬沂蒙精神——杨文学教授应邀来我院做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8-09-27 00:00 来源: 发布人:

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弘扬新时期沂蒙精神,追忆先辈峥嵘岁月,系好我院大学生的第一粒扣子。9月26日下午三点,杨文学教授应邀来我院,为全院师生作“沂蒙精神的历史性和当下性”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王新主持,院长巩湘红、副院长王晓东及全体学生聆听了本次报告会。

报告会中,杨文学教授通过讲述赵氏劝夫送子抗战的红色革命故事,赵氏从军属到烈属的四次身份转变让我们在热泪盈眶之余深刻的认识了沂蒙精神的历史发展,从民营企业家赵志全的创业故事到时代楷模的人生经历中诠释了沂蒙精神的现代传承。杨教授接着从“一片区域”、“两个文化符号”、“三个现实意义”三个角度为大家讲解了“沂蒙精神”的历史性和当下性。杨文学教授指出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抗日战争到新时代发展、从战火时期到和平时代,“沂蒙精神”一直在指引着亿万中国人艰苦奋斗,秉承着一种百折不屈的精神和一份绝不动摇的信念向前进。沂蒙精神是战争年代的战斗力,是建设时代的生产力,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国际影响力。杨文学教授认为,重温沂蒙精神,了解“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沂蒙精神的发源、发祥的过程,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尤为重要。

王新书记在总结发言中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沂蒙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作为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应明确方向,不断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时刻践行着沂蒙精神,艰苦朴素、奋勇拼搏,努力为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报告会结束后,我院领导与杨文学教授进行了交流座谈,杨教授将他的文学作品赠送给学院。

通过此次讲座,我院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少年强,则国强”的涵义。沂蒙精神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灯塔,是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必须传承、弘扬和践行的民族精神。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重任,我院学生纷纷表示要勇于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不断赋予沂蒙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之历久弥新,永葆活力,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和平年代与战争年代一样需要全力以赴。我们要有继往开来的勇气和决心,将沂蒙精神牢记于心,并将它付诸于行动,新时代沂蒙精神时刻提醒、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撰稿人 贾舒文 审稿人 王振)

杨文学教授简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编剧。

师范毕业后开始文学创作,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当代》等刊物发表小说、报告文学、散文400多万字。先后在大型文学期刊《中国作家》《时代文学》等连载长篇《苍山三农》《叩拜沂蒙》等长篇5部。作品多次被选刊、年度选本转载,其中,散文《鹅殇》,小说《讲坛》等多篇被选入广东、辽宁等地的高考试卷汇编,全国高中生阅读训练等教材。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山东文艺社等出版长篇《穷官》、《沂蒙长风》等11部,300多万字。编剧电影、电视剧多部。

2013年漓江出版社出版《杨文学选集》(1-6卷),200万字。

先后荣获:

中国作家第三届(2009年)鄂尔多斯文学。

2008年荣获人民文学出版社优秀图书奖。

2012年荣获全国第十届微型小说奖。

2012年荣获第二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

(2006年)荣获第三届、十一届(2014年)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

2014年荣获全国第二届“石膏山”杯报告文学奖。

2015年荣获第三届社会科学普及与应用优秀作品著作类一等奖

从1995年就开始从事影视创作,有5部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电视剧《温凉河》获省第三届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其中根据本人长篇报告文学《苍山三农》改编的30集电视剧《乡村都市情》在央视一套、八套及几家卫视台播出及多家电视台播出,上星台兵团卫视黄金档强势播出。



上一篇: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举办领导新生见面会
下一篇: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新论语讲坛科研讲座之二十六:韩国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浅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