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新论语讲坛第59讲在青岛理工大学嘉陵江路校区顺利举行。此次讲座由杨萍老师主讲,题目为“韩国语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学院部分本科生及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首先,杨萍老师介绍了韩国语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过程。1946年北京大学开设了韩国语专业,以此为开端至1992年的40多年间,陆续有200多所国内高校开设了韩国语专业。从1992至今,韩国语专业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取得了迅速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高校的韩国语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第一,开设韩国语专业的高校在地理位置上呈现出集中分布的特点,开设高校多位于东北和山东地区,但随着韩国语教育的发展也逐渐呈现出向南延伸的特点,目前广东和上海也有部分高校开设了韩国语课程;第二,韩国语课程开设初期,大部分课程都是由朝鲜族老师任课,但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任课教师中的大部分老师都具有赴韩留学经历,韩国语教学逐渐正式化;第三,国内各高校课程体系类似,内容也大体相似,无法体现出各高校的特色。高校内的教育更多侧重于语言和文学方面,更多地关注单词、语法及作品选集等,这种单薄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多样的社会需求;第四,受中韩政治问题的影响,韩语专业的招生率及毕业生就业率普遍存在问题。
韩国语的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时事政治,国内政策与国际动态是韩语教育发展的重要考量方向,国内高校的韩语教学需要不断改革,结合社会需要,利用高校平台,建立具有高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同时,还要关注国内高校教育的改革动向,将韩语教育与“一带一路”的经济政策结合,开展既融合又各具特色的韩语教育,开展中韩两国和平对话,加强两国的文化交流,促进中韩关系的友好发展。(撰稿:单勃奥审核:郭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