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师生团队到张家楼街道进行历史文化调研

发布时间:2023-04-17 14:43 来源: 发布人:贾舒文

4月16日,应张家楼街道办事处邀请,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地方历史文化挖掘与整理团队到达尼村的六个网格自然村进行历史和特色文化调研。

在张家楼街道副处级干部、文旅中心主任赵来春的带领下,调研团队先行参观了达尼村、青岛绿泽画院,与六个网格村的党支部书记进行座谈,详细了解各村庄发展的历史及特色文化。为完成调研任务,人文与外国语学院组织胶东文化研究与跨文化传播中心、胶东半岛文史研究与文献翻译中心、大学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三个科研团队的科研力量,组成包括汉语言文学、社会工作、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内的19人调研团队。

下午,调研团队分成六个小组分赴六个网格村进行调研。

在小泥头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德平、手艺人王瑞荣,还有退伍工人、超市老板、诊所医生等向调研团队介绍了该村的历史和文化特色。据初步调研,小泥沟头村文化特色主要为手工艺,包括芦苇蜡烛、竹耙等。但时至今日,只有一位六旬老人掌握此技艺,无人传承。

在西石岭村,调研团队对村民张立贵、张平钦及村党支部书记进行深度访谈。该村副业产生较早,油坊规模大,加工花生油。手工业有编织筐、篓、席等物品的技艺。20世纪90年代初期,皮鞋厂规模较大。曾该村有粉条厂,还有银匠,加工首饰。

在王家洼子,村党支部书记王贻方向团队介绍该村具有可深度挖掘的红色资源,“区公所”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解放初期。同时,解放前村里也活跃着一支“武工队”。王书记还介绍该村是著名的长寿村。下一步,团队将围绕红色文化、长寿文化进一步挖掘该村文化资源。

在土山屯,在村党支部刘清桥书记的协调下,原土山屯村党支部书记刘增军、治保主任苏厚亮向团队介绍了村庄的三个发展阶段、多姓杂居的构成形态及文化特色,包括翻砂、打铁花、做豆腐、唱茂腔、经济作物种植等。

在达尼画家村,村党支部委员臧加来向团队介绍了村庄历史、两次大规模的人口流失以及两个发展阶段,张家楼中心小学退休教师林发密介绍了以绿泽画室为主的各类文化产业,涵盖绘画、雕塑、陶瓷、园艺各大领域。

在张家屯,调研团队上午对张金宝书记进行专访。下午前往张家屯实地走访,就村庄历史及文化特色进行深入调研,访谈对象有超市毕秀芹女士、赵桂德夫妇以及王德清等。张家屯文化特色主要包括茂腔戏、手工编织等。村中有革命家庭,红色文化底蕴丰厚。

下一步,团队将通过史志资源、档案资源、口述历史等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制定更加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有针对性的访谈提纲。同时,积极主动对接村党群工作站,建立密切沟通机制,深入挖掘村庄历史文化特色的内涵,进一步进行系统性挖掘与整理。

(撰稿:赵芳 审核:卢新明、张成福)

上一篇:我校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团队到凤凰岛路中学开展“一校一社工” 青春陪伴计划
下一篇:人文与外国语学院精心打造“繁星工程”推动学风内涵建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