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实施“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传播“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理念,以专业服务社会,以行动践行使命,探索乡村健康养老新模式,7月上旬,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寓暖于夕”助老服务实践团与学院定点服务社区、实践基地联系,深入青岛市黄岛区开展“文暖为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图为“寓暖于夕”助老服务实践团出征合影
“寓暖于夕”助老服务实践团依托近8年专业实践助老基础,以关爱认知症老人融入信息化社会为主线任务,以特殊关爱、健康教育、智慧医疗为健康中国调研建言献策为侧重点,以传承发扬非遗中医药文化为支线任务,以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薛家岛街道山里社区和隐珠街道高家庄、林家庄的助老实践为社会实践第一站,总结城镇、乡村老人问题及需求,根据地区、受众群体差异制定不同的实践方案,通过线下入户调研医养、走访老党员进行认知症科普宣传,线上非遗传承,弘扬传统、红色文化,融合社会工作、心理学、新闻传播学知识,力求探索创新养老模式。
中医非遗助健康,音乐文暖夕阳红
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退化引发的身体需求,服务队以“文暖为老”为主题,围绕“非药物治疗”“治未病”理念,开展健康养生类专业知识宣讲,带练“左手抓右手逃”等游戏,锻炼老人反应力,引导老人做八段锦、站桩等非遗养生活动,帮助放松精神、强壮身体。
图为实践团队开展健康养生类专业知识宣讲
组织老年人体验音乐疗法活动,号召老党员积极讲述《红船故事》,组织老人“唱红歌”,齐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激发老人通过回忆年轻激情岁月、唤醒红色文化记忆。实践团精神准备“红色文暖”晚会,用舞蹈和歌声传递对老人的关心和敬意,并陪老人们促膝谈心,现场通过照片和视频的方式记录,制作在线相册与老人们共同感受活力状态的美好时刻。
结合老人实际需求,为老人提供义诊、打扫卫生、贴身照料等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爱老、敬老、助老”理念,彰显青年的担当作为。
“拇指课堂”进社区、医养享受“新智能”
活动中,实践团队走进山里社区,通过制作线上购物、微信聊天、抖音发布、视频电话等符合实际需求的PPT讲座,一对一指导社区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收音机等数字产品。
老年群体电子产品使用指导图
在助老过程中,通过半节构访谈、参与观察聚焦老人所面临的实际需求,做好调查问卷,掌握认知症老人家庭照护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居民对于认知症的了解程度存在差异,大部分居民不知晓包括认知症的病因、认知症前期征兆、预防认知症方法等认知症的基础信息,同时存在“痴呆”污名化导致心理问题的情况。
团队及时进社区、进家庭开展科普宣讲及技能培训,着重介绍了认知症的症状、误区、常见风险事故应对措施及预防措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专业名词简化,让宣讲变得生动有趣,同时针对老人孤独心理进行爱心话聊、心理疏导等活动,并为老人进行医疗保健、防欺诈等知识的培训,发挥社工的桥梁作用,建立家庭、社会等多方位的服务体系,构建认知症友好社区。
图为实践团队进社区、进家庭开展科普宣讲及技能培训
同时开展“救”在身边等活动,由团队成员孙浩宇、崔铭翰进行海姆利克急救措施的现场演示。对针对老年群体普遍存在“就医难”问题,从预约挂号到自助缴费,从签到候诊到检测报告获取,从电子医保卡领取到疫苗接种预约……全方位、全过程的线上指导流程图,帮助老人完成“数字化”自主就医。一些爷爷奶奶在接受帮助后连声称谢:“拿着明细图,我以后就可以自己在机器上预约取号,看病缴费,再也不用着急问人还听不明白了。”
实践团队合影留念
一直以来,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引领学生以“助人自助”精神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健康中国。接下来,学院将持续组织开展专业化、精准化、项目化的助老社工、科普宣讲、手工带练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形成一批专业结合度好、学生参与度高、群众获得感强的社会实践项目,增强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助力打造“老有所学、所乐、所养”多元助老新局面。(撰稿:贾舒文、王胜男;审稿:卢新明、林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