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新论语”讲坛科研讲座之一百零一讲

发布人:贾舒文 更新时间:2020-12-21点击次数:来源:字号:T|T

1216日,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新论语”讲坛第101讲顺利进行。本次讲座以腾讯会议为平台采用线上形式举行,由大学英语教研室李燕副教授主讲,主题为“中国传统文化英译技巧漫谈”。

讲座有三部分组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大学英语四级翻译考试要求和中国文化翻译中常用英语句式。在缓慢柔和的音乐中,讲座从欣赏叶芝的诗歌《当你老了》开始。李燕老师分析对比了诗歌的原文和汉语译本,强调了翻译在人类情感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在一个多元文化开放包容的世界,翻译是表达母语文化,与世界交流与沟通的有效手段。英汉语言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爱化零为整,汉语喜化整为零;英语爱用静态词,汉语多用动态词;英语语序变换多,汉语结构较固定;英语多用被动,汉语常用主动。讲座立足形合与意合的差别,分析了英汉语言在结构上的特点,元曲《天净沙·秋思》的汉英版本对比,让人清晰地体会到形合与意合的差别,这种从思维到语言的差异的认识有利于译者选择和把握恰当的翻译方法。针对大学英语四级翻译考试的要求,讲座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英译中的常用句式,尤其是英语句式中的定语和状语的位置,以及It做形式主语的各类句型,通过真题例句,以实践的方式了解英汉语言差异,掌握基本的汉英翻译方法。

此次讲座吸引了不少学生,提高了大家对翻译的认识和兴趣,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撰稿:单勃奥  审稿:郭印

上一条: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实践 下一条: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召开期末教学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