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尝试

发布人:贾舒文 更新时间:2020-05-11点击次数:来源:字号:T|T

授课教师:人外学院汉语言文学教研室蔡萍

授课时间:2020年3月31日10:10-12:00

课堂讲授内容:第二章审美范畴

第一节优美与崇高中的崇高审美范畴教师在线语音加PPT介绍崇高审美范畴的基本内涵 用例证法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崇高审美范畴的理解(1)社会美 “最美”现象分析(2)自然美 胡杨树及胡杨精神(3)艺术美:古希腊雕塑《拉奥孔》德拉克罗瓦油画《自由引导人民》

第二节悲剧与喜剧介绍了悲剧审美范畴的概念及其与社会悲剧、悲剧文学类型的区别。讲解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悲剧定义、悲剧要素和悲剧效果。重点分析了悲剧效果净化说。悲剧效果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之所在。教师提问:悲剧让人悲伤,为什么经典悲剧还畅演不衰?悲剧审美体验究竟有怎样的吸引力?同学们在线发言十分踊跃。课后教师请同学们整理了自己的发言发在群里。

以下为同学们自由发言汇总:(学生姓名后三位数字是学号后三位,便于教师登记平时成绩。)

1.高瑞敏138我觉得悲剧带给我快感是有一个转化过程的,我们看到悲剧率先产生的是一种负面情绪,悲哀、恐惧、怜悯,随着文本推动下,这种负面情绪不断上升直至高峰,在主人公的命运达到终点时出现转折点,逐渐平复,从而化为一种感动、惊叹、甚至快乐,因为我们发现,悲剧呈现的表象之下其实是生命意志的永恒,我们为此而感到慰藉,并获得一种永恒的真理,而在此之前所产生的悲剧痛感得到释放,从而升华、转化成一种柔和、平静、愉悦的体验,由此获得一种快感享受。

2.吉利147我以为悲剧的“快感”在于:让人通过悲剧回望自身,有勇气直面现实。俄狄浦斯弑父娶母被命运无情玩弄,拉奥孔阻止特洛伊木马却被毒蛇撕咬……这些人物的经历和下场一个比一个凄惨。但脱离了神话回归现实生活会发现,我们所经历的生活可能远没有书中角色那样痛苦,会有松了口气的感觉,产生情感上的愉悦和轻松。而悲剧中,主人公面对苦难或坚韧不拔或奋起报仇的态度都可以带来情感的震撼,也会引导读者以更加坚定积极的面对生活。

3.朱可心117我们一直以来都追求幸福的生活,追求那个美好的理想世界,可是这一路上并不那么顺畅,往往充满艰难险阻。人生已经如此艰难,那为什么还要看悲剧呢?因为悲剧才是真实的,是生活的体现。它是前人走错路留下的反思,警示着我们不要重蹈覆辙。同时悲剧还让我们谦逊,提醒着我们不要安于现状,灾难随时可能会发生在我们任何人的身上。或者说,当你处于一种窘迫的阶段,不管是心灵上的贫瘠还是现实中的窘境,悲剧中展现的命运,令我们感同身受,令我们思考。悲剧在说着不止你一个人过着这艰辛的人生。欣赏悲剧也许是在疲惫生活里暂时使我们的思维得到放飞的方式。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要常想一二。

4.陈晓晨154我觉得悲剧带给我的快感是在于我可以借助欣赏“悲剧”来进行个人情绪的宣泄甚至是发泄,这种悲剧的夸张、矛盾冲突带给我的超级宣泄感会让我心理上产生快感。比如《美狄亚》《哈姆雷特》的结局,那种结局剧烈的爆发,那种杀人也好毒死人刺死人也好的报复,也许这样想起来是过度的,但是有利于更好地把所有的不满呈现出来。我们每个人都会像悲剧中的人物一样面对厄运,比如背叛比如不公的待遇等等,但是我们在社会秩序下、在自我理性的压制下不会像悲剧那样深刻地过度地去对抗去表现自我,悲剧给了我们一个窗口,既然我们“入乎其中”,对剧中人物命运产生同理感,又帮助我们去发泄自我这种情绪,另外会带给我们一种所有的不公都会有方式得以解决的信仰。

5.王珂161:老师好,我觉得同情的根源在于它的本质类似施舍,恰恰是因为我们相较剧中人物的处境而言是优越的,我们的条件是好的,所以会带来快感和心理上的满足。另一方面,说恐惧,不得不承认,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人见不得别人更好(见到别人由好变坏更能给人带来刺激),这是人性的弱点,而悲剧中主人公的优越变为身陷囹圄更能给人以震撼、刺激、快感。人需要刺激,而像戏剧悲剧的特点在于它不真实,它不会真实发生,也不会令人有观看之后(道德上)的后顾之忧。

6.李雪琪135: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任何悲剧冲突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现实的社会矛盾的反映,冲突的性力量的合理和必胜的趋势。因此悲剧的结局虽然是悲剧性的,但是人们能在悲痛之余产生一种崇高感。由此激发起人们追求真理的力量,起到鼓舞和教育人们继续前进,为美好生活而斗争的积极作用。同时,在看到悲剧中人物受难或是悲惨的生活,人们能够以自我生活进行对照,进行对比,更加珍惜当下生活。当我们看到坏的品质或是坏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我们也能反省自身,更好的生活。

7.韩晓雨150悲剧的超越,是自我超越中所特有的一种解放。悲剧审美的意义,正在于在观众面临着悲剧,为剧中人物感到同情、怜悯、愤怒的时候,同时能够将自己从庸常的生活和压抑的心理中解脱出来,这是获得净化和救赎的一个方式。

8.胡艳宇139我认为悲剧所带来的快感,是在平淡的情节中所凸显不出来的,平淡虽然有岁月静好之美,但缺乏对比之下的震撼和记忆深刻。但是悲剧恰恰具有这样的特质,震撼,矢志难忘。在震撼之后,会更加引发深思,不仅是对剧情的深思,还有延伸到现实生活的深思。

9.孙子玉450我觉得悲剧能让人激荡的点在于我们能感知到它的巨大矛盾,他包容许多情绪,压倒性的情绪造成人精神的巨大振动,这种振动能产生一种刺激。并且现实生活的艰难也让人能与悲剧人物产生共鸣,这一点就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其次卡塔西斯效应另一种说法“宣泄说”表面人性之中是有负面成分的,我们有时必须压抑这种负面才能更好的生存与成长,但是悲剧中的人物往往压抑不住,释放了这些负面,与许多因素构成了最终的悲剧。人们在观看时就会暗中共鸣并宣泄了这些负面,并通过悲剧获得了一些启发,从而更好的成为人,更好的生活。

10.刘凤敏070对我而言悲剧所带来的快感是对生活的反思和共鸣,作为旁观者的角度,悲剧中人物的磨难与经历以剧情的方式像我们呈现,当我们对其的遭遇感到同情怜悯时,会由衷的庆幸自己不是剧中人。悲剧会让我们反思自己的人生经历从而重拾生活的自信。另一方面,很多人喜欢看悲剧是为了共情,从剧中人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和相似经历,情感共鸣的相交亦是灵魂的契合,从而产生具有快感的审美体验。

11.朱小璐156悲剧在一定方面也是一种恐惧的感受,很多悲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物象所制造的“恐惧”力量,不管是对失去重要的东西的恐惧还是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悲剧便是这些产生的结果。最根本的东西得不到答案,也是悲剧存在的一个因素。为什么很多人更喜欢看悲剧胜于喜剧,在我看来,喜剧给人带来的刺激性感受的时常有限,欢笑过之后很容易就忘记。但悲剧很多情况下给人带来的震撼是直击内心的,那种对心灵的刺激很容易持续,并且难以忘记。很多情况下,人们在生活中受到伤害的记忆也比那些快乐的记忆更加深刻和难以忘怀。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裂了给人看,给人承受。

12.王涵瑜140悲剧给人的愉悦感体现在展现了独一无二的美感,那种事与愿违的悲剧的美感让人心醉,美得意蕴深长,超越时间,甚至,偶尔地,触碰到了永恒的衣角

13.许周易152悲剧让人们直面种种危险、痛苦、不幸、疾病、死亡等的情境,运用语言文字的力量,各种修辞上的美,尽可能地去调动人们在生活中压抑潜藏的情绪。与其说它只是一种情绪宣泄、提供反思的渠道,更不如说是像是堤坝工程,用激烈的情节反转、冲突矛盾将各色情感汇聚起来,在结尾开闸的刹那转化为澎湃的力量倾泻而出,且几乎源源不断。由此可说,悲剧是唤起心灵的活动,打破生活带来的麻木和乏味,它所唤起的这种活动总是能转变为对于小说中人物情景的某种感情,并且赋予这种感情以力量。一个新的不平常的情节,无论它激起的是欣喜还是悲叹,骄傲还是耻辱,愤怒还是善良,都能产生一种有力的感染作用。悲剧能振奋人心,去重新审视生活,让人“活过来”。

14.张茜146对我来说,悲剧是一个跳板。当看到悲剧发生的那一刻,首先是各种感官的震惊,使产生兴奋,心灵受到冲击,促使压抑的情感集中爆发,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是表面的直接快感。当然,悲剧使人引起反思,它意蕴深长。当遇到困难而低沉绝望的时候,悲剧告诉我,你的境况不算太难,世界上比你经历的更痛苦难过的事情多了去了,我的挫折不算什么。它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灌输无限的勇气,重建破碎的信念,这便是它带来另一种深层次的偏柔和的抚慰型快感。

15.秦丹丹024悲剧中所散发出的严肃性与崇高感是喜剧所无法企及的高度,悲剧往往使人们在严肃、悲壮、崇高的气氛中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灵魂的感受并在此过程中震撼人的心灵,使人超脱世俗平淡的现实生活,进而能够体验生命的本质、深切的痛苦,有时甚至能令人达到浑身战栗、肃然起敬的境界。所以,悲剧所带给人们的思考与想象空间也就相应地增大了,令人们思考人生、思考命运,想象不曾经历过的悲痛,体验至深的细腻感受,如此人们从思考、想象及体验中所获得的悲剧快感也就相应地增加了。

16.韩雪113我们可能所处的状态也是不够好,但是在观看悲剧或者阅读悲剧的过程当中,我们对别人的痛苦有所了解,从而使自己产生“幸灾乐祸”的愉悦快感,或者是从别人的痛苦当中我们得到了自愈的能力。因为有别人痛苦的现实的对照,从而使自己,在这个对照下显得没有那么糟糕。这就是我们在阅读悲剧的时候,所产生愉悦感的其一来源。再者,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见到别人的痛苦,可能会想幸灾乐祸,但不好表现出来,而在悲剧当中,我们在面对别人痛苦当中,可以淋漓尽致的把自己的这份情感表达出来。情感的宣泄也使我们感到愉悦。

17.佘若兰141悲剧带给人的愉悦感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情感得到了宣泄,田园式作品虽然也能给人带来愉悦感,描绘美好生活,但是那种愉悦感是不够的,不能够激起读者的全部情感,但是悲剧可以,不论是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都可以在悲剧中得到释放。悲剧中的不同人物有着不同的性格和情感,这些因素也导致着不同的结局走向,情节跌宕起伏。

18.巨云华145我认为悲剧给人带来愉悦的,最重要的美感是一种崇高美。作品里带来的崇高美都是一种心灵的震撼,我们在看俄狄浦斯王的时候,神对于人的操控,天神的这种交融,就能给人带来一种历史感与时空的震撼,悲剧之所以更让人有印象,就是因为崇高感带给人的心灵冲击是极大的,这是喜剧还有小桥流水的作品所不能拥有的。因此说,悲剧带来的快感也算是一种对崇高美的欣赏。

19.卢丽萍153悲剧是现实的一种再现又有别于现实,它提供一种可能性让我们去认知,能设身处地思考。比如在悲剧中你看到杀人的场景时,虽然会产生恐惧、愤怒或是同情,但因为知道是假的,所以不会影响欣赏,就会更多地思考为什么他会死等问题。再比如哈姆雷特性格犹豫不决,他性格上的悲剧造就了他人生的悲剧,这就会会引起读者的思考或者警觉——在现实生活中,不能万事犹豫不决。同时,在阅读悲剧的过程中,将自身的不幸或者生活中看到的,或是经历过的恐惧、怜悯投射到悲剧人物身上,从而宣泄情绪得到心理上的解脱。这种通过悲剧获得理性的思考在某种程度上应该也是一种审美快感。

20.姜珊182我认为悲剧于我而言的的快感在于阅读或者欣赏时主客体之间由撕裂感走向理解统一,最后直至升华的过程。在阅读悲剧作品的时候,悲剧中与我们心理上的期待不相符或者带有悲剧色彩的情节会给予我们一种心灵上的冲击,这时我会极力的寻求它与现实之间的平衡,以期达到一种统一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理解悲剧中内含的真正意义,这时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也会让我们看清生活的本质,于是,在达到统一后,我们反而会感受到其中“崇高”的悲剧力量,我们会更加理解和热爱生活,这也就是悲剧带给我们生活和心灵上的升华。这就是在过程中悲剧带给我的快感。

21.王智璇157悲剧给人的愉悦感在于观众在看悲剧的矛盾冲突达到顶峰后的爆发时,会产生爆发后的爽感,这种感觉使得观众一直积压在内心的情绪得以宣泄。同时,悲剧矛盾冲突达到顶峰后,会给人一种凤凰涅槃重生的感觉。这种感觉类似于月亏则盈、物极必反。用一个俗气的比喻来说,就好像人们在汗蒸房中,虽然感觉到温度高,压抑、窒息,但是当走出汗蒸房的那个刹那会有一种全身毛孔打开的轻松感。

22.于朝越144悲剧给人的快感在于剧中的人物做到了我们现实生活中想做却碍于各种束缚而不敢做的事。比如美狄亚因爱人的背叛下毒害死伊阿宋的新欢,甚至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以此来报复,这样嫉妒到疯狂的极端行为我们在现实中是做不出来的,而通过悲剧我们可以尽情体验复仇成功的痛快,这样的不顾一切是现实生活的理想化。

23.周心悦028“我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平庸的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妄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这是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一段话独来似乎与我们讨论悲剧无关但却让我思考为什么悲剧让我们着迷?自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含义探讨,到底是一股“誓死奋战”的坚持,还是“不破楼兰之前无法返回”的悲哀?两种说法中我更偏向后者,就如喜剧悲剧中,我更爱悲剧一般,似乎就如因为看多了喜剧/读多了唐诗的慷慨激昂后,而内心对悲哀/无奈的偏向。也正如《月亮与六便士》中对平淡生活的拒绝而追求狂妄不羁的旅途一样。一方面或许是因为之前喜剧作品泛滥、悲剧作品稀少而读来偏爱,另一方面或许是因为无法经历/感同身受而有所体味悲剧的美,最后也或许是因为悲剧撕裂性的力量照亮了我们内心深藏的感情,而借此机会将内心的犹豫、无奈、遗憾和痛苦一并发泄于途中(悲剧中),而获得心灵的放松和真正的满足。

24.孙洋158悲剧使观者产生悲痛之感,但在悲痛之余,悲剧情节中所展示的世界的悲惨、黑暗、善无法战胜恶的负面让观者更深刻的认识到生活的本质,头脑更加清醒,更少进行不切实际的幻想;悲剧中主人公面对困难的强大不妥协的精神,使观者在悲痛中生出战胜现实生活中种种苦难的强大力量,更有勇气直面现实。

25.王彦069悲剧带来的快感在于对普遍的视听觉及所有简单的感官快感上的超越,以一种更宏大的,甚至是痛苦难测的态度去面对本可避免的人类的内心追求与生命自洽。他们所做的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想做而又不敢做或不能做的事情,而这种意义已不再单单来源于人类个体的追求,而是对整个人类命运的颠覆,这是一条本来没有创造出来的、唯一不单通向死亡的道路,而正是悲剧创造出来。这种意义已不再局限于人类个体,而是独立于人之外的、“人之为人”的精神世界。

26.刘洁155我觉得悲剧带给我的快感可以总结为“求知欲”和“震撼力”和“崇高感”。具体来说,求知欲是因为当我看悲剧的时候我会被其中的情节和人物命运大大吸引,从而对情节的发展做出猜测,而后因为求证猜测而有极大的求知欲。震撼力是基于求知欲而产生的,悲剧的情节往往会引起人类情感的共鸣,而超出人们预料之外的共鸣就能对人类的情感产生震撼,这种震撼能促使人们进行思考,从悲剧思考到放下自己的生活,在悲剧中,人只有在遭到大悲大难的时候,才会显露自己的内心,那样的时刻一旦来临,心灵也就会和痛苦一起成长,而在成长的期间,作为观者的我们也就获得了不同的生命力的感情。这就是所谓的崇高感。比如《哈姆雷特》中,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对情节发展的猜测、印证、超出预料,到最后都走向死亡的悲剧结局,光是台上四个人倒地的视觉冲击就足以给观众带来视觉震撼,而后对悲剧中“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作出思考,从而联系到现实生活中,作出思考甚至是反思,收获的时候会有极大的快感,而这种快感似乎是贯穿在欣赏悲剧的始终。

27.施浩煜160我觉得欣赏悲剧会提高我们在情感审美上面的敏感度,如果我们长时间地看喜剧,会钝化我们的审美经验,我们会沉浸在平凡的日常生活当中,减少对于美的发现。而悲剧则会打破日常生活,让崇高悲壮牺牲等一系列情感集合,它会让我们跳出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能够看到更多日常生活工作中的美,会让我们更容易受到情感的驱动,受到“感动”。它就会在不经意间提高我们感受快乐的阈值。悲剧展现苦难悲痛,是为了减少真实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苦痛,让人与生活,人与自然,人与人更贴近。

28.徐艺源159悲剧的快感对于我而言在于我可以在观看悲剧时激发起自己内心的哀怜、感伤、恐惧感,且一直无限重复这种感觉,那么导致这种情绪的力量会慢慢减弱,心境就会走向平静。可以理解为“以毒攻毒”,用剧中情节带给我的负面情感来攻击我自己人性中的卑劣部分,从而释放出我的负面情感,这些情感因宣泄而而得到一种“净化”,随即我便会感到平静,获得一种舒畅的快感。

29.林沁园078悲剧的“快感”于我而言来自于痛苦过后的清醒。悲剧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让人清楚的认识到现实的假丑恶与残酷,但是最终人是需要看清现实,回到现实的,只有看清了,痛苦过后才能更好地生活。除此之外,悲剧让人痛苦是因为它会激起人的共鸣,使人产生怜悯和同情心,在悲痛的过程中,人的负面情绪反而得到了一种宣泄。

30.姜菲143例如古希腊悲剧人物的不幸、失败、灭亡的悲惨遭遇使人悲痛、哀怜,让人感到压抑、痛苦。但正是这些崇高性、悲剧性的痛苦之感对人产生了巨大的激发、振奋作用,使人的心灵得到激励,精神得到振奋,从而摆脱、超越麻木、消沉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文明的发展和物质的丰裕往往会造成人性柔弱、精神漠然。

教师对学生发言进一步总结

悲剧的审美感受过程:悲剧快感的转化过程:从怜悯、恐惧、悲哀等痛感和负面情绪不断上升直至高峰,在主人公的命运达到终点时出现转折,逐渐平复,从而化为一种感动、惊叹。悲剧痛感得到释放从而升华、转化成一种快感享受。

怜悯

怜悯感 悲剧激发了我们感同身受的同情心和同理心。使我们和世界获得了真实的联系,不再孤独。悲剧揭示了灾难的普遍性从而让人们更加宽容与豁达。

轻松感和治愈感:悲剧艺术中的主人公的悲惨经历比观众的现实生活痛苦更加集中和惨烈,观众由此产生比较后的轻松感。似乎是一种“幸灾乐祸”的愉悦感,从别人的痛苦当中得到了自愈的能力。

坚定感:主人公面对苦难不屈不挠和奋起反抗的态度带来情感的震撼,让人通过悲剧回望自身,有勇气直面现实。悲剧中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和卓越品格,使观者在悲痛中生出战胜现实生活中种种苦难的强大力量。坚定所有的不公都会得以解决的人生信仰。同时在美被撕碎的过程中其实人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什么是真的美,对美产生更深刻的认识与信仰。

恐惧

真实感:悲剧是充满苦难但集中体现了生活的真实。人生的不确定性和不如意性普遍存在。对人生具有警示性。悲剧情节中所展示的世界的负面性让观者更深刻的认识到生活的本质,头脑更加清醒。悲剧呈现的其实是人生实苦和生命意志不屈的永恒。

激情感(震撼感):剧中人对悲剧命运的抗争精神会激励人。悲剧能唤起沉睡心灵,打破生活的麻木和乏味。这种刺激和警醒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让人受到“感动”提高审美敏感度。提高感受快乐的阈值。矛盾冲突达到顶峰后爆发时,会产生激烈的高峰体验(爽感)。剧中人物敢想敢做,唤起了我们久违的生命激情,会更加理解和热爱生活。悲剧能让人“活过来”重新审视生活,振奋人心,升华心灵。

宣泄感:悲剧撕裂性的力量照亮了内心深藏的感情,而借此机会将内心的犹豫、无奈、遗憾和痛苦一并发泄于欣赏悲剧的过程中,而获得心灵的放松和真正的满足。类似“以毒攻毒”。这些情感因宣泄而而得到一种“净化”,让人感到平静和舒畅。

超越感:悲剧虽然让人悲痛但是它很崇高。悲剧主人公的义无反顾甚至离经叛道的激烈言行已不再仅仅是人类个体追求,而是对整个人类命运的颠覆。悲剧带来的快感是对所有感官快感上的超越,是全身心的快感升华。

教学效果自评:

(1)学生参与度比较高,积极性强。全班41人,有30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而且做到了教师所要求的的观点表述基本能够不与前面同学重复。真正做到了各抒己见。

(2)大部分学生观点表述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富有启发性。

(3)加强了教学效果。

一方面是教学中有了超越于课本的新认识。实现了教学相长。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悲剧的效果是“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即“净化说”但没有具体充分展开。学术界对此问题也一直存在着宣泄说、涤罪说和陶冶说的争论和分歧。学生经过与自己的审美感受结合发表了诸多意见,教师进一步将学生发言总结深化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对悲剧审美感受的认识,尤其是增加了对陶冶说的治愈性和激情性的认识。

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经典问题的认识。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同学们发言人数有限性和发言的暂时性问题。同学们在线发表整理后的文字发言完全没有人数和发言次数限制,延伸了学习时长,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还加强了学生们对悲剧效果这一难点问题的深入理解。

结论:

今后开展课堂教学可以普遍采用这一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并进一步拓展新问题和新领域。

整理人:蔡萍

时间:2020年4月6日

上一条:《中外广告史》教学案例分享 下一条:副校长于德湖参加人文与外国语学院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研讨会